More
    回首頁旅行保育觀光怎平衡?在地業者:需加深遊客環保觀念

    保育觀光怎平衡?在地業者:需加深遊客環保觀念

    Published on

    圖/TVBS

    小琉球這幾年的觀光人次大爆發,雖然帶來可觀的商機,但是卻也讓原有的海洋生態和自然景觀遭到破壞,當地的遊憩業者開始自主性的發起環保觀念,也有在地的藝術家,將海灘上的玻璃碎片製作成海灘幣,作為淨灘的獎勵品,要倡導永續概念,但隨著旅遊人次增加,該如何讓生態和觀光創造雙贏,從主管機關到業者和遊客,都得負起環境保育責任。

    拖著行李、一一下船,碼頭瞬間湧入大量遊客,騎著摩托車,穿梭在巷弄老街,尤其水上活動是小琉球的招牌,立槳、浮潛、獨木舟,每一處觀光海灘,從早上到傍晚,幾乎塞滿遊客。

    除了水上遊憩設施,也有不少人選擇乘坐玻璃船探索島嶼周邊海域,一窺水中的自然生態。

    觀光業者水肺教練 潘明睿:「那你們知道海龜都吃什麼嗎 那邊有一隻 有一隻喔OKOK 牠在吃什麼 牠在吃什麼 海藻 吃海藻 還有呢」

    帶著小朋友做導覽,認識綠蠵龜、獅子魚、鸚哥魚,這些小琉球特有魚種外,最重要還要傳遞保育和永續觀念。

    觀光業者水肺教練 潘明睿:「牠視力不好,牠就會以為(塑膠)那是水母,所以牠就會不小心吃到,那吃到假水母那會怎麼樣,所以我們在地上可以的話,我們就盡量少用塑膠袋。」

    圖/TVBS

    小琉球珊瑚礁海蝕溝地形分布沿岸600公尺,具有獨一無二海底景致,島嶼周圍海龜密集度高,但是因船隻進出而受傷的狀況不斷發生,加上水上活動盛行,所以有業者在船隻上,加裝「螺旋槳保護罩」,讓海龜受傷的頻率不再惡化。

    觀光業者水肺教練 潘明睿:「希望大家可以真的從接觸到海,然後接觸到海龜,然後接觸到這些海洋生物,然後回去反思自己到底,應該要怎麼樣來做保育。」

    從潛店業者、再到玻璃船探索,在島上的店家,已經開始自動自發成為永續倡議者,尤其周圍海域浮潛活動,更不能干擾水中生物。

    公民科學家 京太郎:「特別是說在水下拍攝的這一塊,那我們覺得是盡量的不要去做太侵略性的拍攝,因為其實牠們像海龜,牠們是滿容易受到驚嚇的,並不是沒有碰到就沒事了。」

    圖/TVBS

    從水域拉到陸地,不製造環境負擔的理念,更是要深根到每一位來到島上的遊客。

    在透明玻璃片上,塗上藍色顏料,畫上湛藍海洋、還有加入魚跟海龜代表圖案。

    木盒裡有圓形、不規則的玻璃片,有的已經塗料上色、有的則是呈現原有色澤,其實這些都是遺落在海灘上的垃圾,經過海水不斷沖刷,早已被磨到沒有稜角。

    小琉球在地藝術家 林佩瑜:「撿到的時候我沒有去磨它,它就是這樣的,就是霧面,然後沒有銳角不會割人了。」

    佩瑜是小琉球在地藝術家,除了在學校教課,也利用課餘時間,用藝術創作,設計出獨一無二的海灘幣,成為推廣淨灘活動的獎勵品。

    小琉球在地藝術家 林佩瑜:「2017年就想說,我們剛好我剛好去日本玩,神奈川那邊有一個衝浪客,發起這個海灘貨幣的活動,但是他們的清酒瓶的顏色比較多,但是我們台灣的大概只有這三個顏色吧,其實在海灘貨幣之前,我就會撿玻璃,去做一些吊飾。」

    記者 劉俐均:「在小琉球有很多推廣永續旅遊的活動,淨灘就是其中一種,而且淨灘完之後,還可以獲得像這樣子的海灘幣,而這個獨一無二的海灘幣,還可以來消費,像是這家冰店有配合海灘幣的活動,就可以來購買。」

    圖/TVBS

    記者 劉俐均vs. 冰店老闆 林雅馨:「老闆 你們有在收海灘幣嗎,有啊 你有收到嗎 這個。」

    放入冰磚,削出一片片雪花冰,再加入新鮮芒果,酸甜滋味最消暑,而這一碗冰,就可以使用海灘幣兌換。

    目前有加入海灘貨幣的民宿、商店大約100多家,但流通的比例還不高,主要就是海灘幣的造型、圖案太特別,成了遊客的私藏,反而沒有達到循環作用。

    小琉球冰店老闆 林雅馨:「那捨不得花的部分,當然對我來講 我很隨緣,就是這個有多辛苦你多珍貴想留著,我絕對知道,但是如果你要拿來換,那我就讓你選擇你要的,因為我覺得你已經幫小琉球這塊土地,做了你能力可以做的事情。」

    除了要把海灘幣循環率提高,要推低碳足跡,也有環保便當盒租借,交通工具改為電動車,把塑膠、廢棄排放降低。才能因應小琉球6到9月的旅遊旺季,遊客湧入島上環境負載量。

    以六月來看,小琉球的登島人數,2021年有14208人次,2022年攀升到74729人次,而到了2023年,更一口氣增加到11萬多人,這幾年小琉球的旅遊人次明顯成長,但人多自然而然垃圾也跟著多,對環境的衝擊開始增加。更有不少人喊出總量管制和登島收費。

    圖/TVBS

    屏東縣琉球鄉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 許博翰:「遊客量沒有那麼多的時候,人民的素養生活的水平不高,在早期的傷害其實是對現在來講,還要更嚴峻,但這個是大家比較看不到的,大家會看到人流,然後其實大家沒有看到行為,對於海洋永續的那個觀念,其實也深根蒂固的再加強,那關鍵就是在於業者跟居民,改變他的遊戲行為跟遊憩方式的時候,甚至他在這趟行程當中,他不會製造出任何一點垃圾,那我們就會去思考,小琉球到底是一個好的示範點,還是真的因為人流去影響到生態的地方。」

    潮間帶導覽員:「所以之前沒有這個規劃導覽線,中山大學幫我們調查出來,死的海膽第一名是誰,馬糞海膽。」

    小琉球之所以吸引這麼多遊客,就是擁有豐富的生態,尤其潮間帶生物的多樣性,包含海參、海膽,都是自然界的教科書,不過遊客一多踩踏就多,也讓潮間帶的生物棲地破壞,數量開始減少。

    記者 劉俐均:「在小琉球有三處的潮間帶管制區,像是這邊除了有人數總量限制之外,可以看到裡面這邊有拉起了兩條的繩索,主要就是要限制進來這裡的遊客,不能跨越這個警戒的範圍,避免破壞的生態會越來越擴大,而另外像是在這邊,有很多像是死掉的珊瑚礁,也千萬不能帶出去。」

    從2022年開始,將杉福,肚仔坪、漁埕尾三個潮間帶列為管制區,同時段進入從500降到300人,更預計從2024年4月開始收取觀光保育費,初估一年可以帶來千萬收入,來作為設施維護、生態調查、復育的專款,成為第一個收觀光費離島鄉鎮。

    圖/TVBS

    屏東縣琉球鄉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 許博翰:「其實我們早期在推潮間帶保育的時候,潮間帶其實會有一個休養期,11月到3月的休養期,公部門看到這樣的管理計畫,來進行人流的管制跟管理,設管制站劃分自然人文景觀區,然後用這樣的方式,單點的人流量就會控制在300個人以內,那這個其實一直在修正,一直在修正,因為每一次的那個人流量的傷害程度,每一年都在做調整,那生態跟觀光本來它就是一個會有會有衝突的,但是我們只能用這樣子去,滾動式調整的方式,創造成對生態最友善的觀光遊憩行為。」

    觀光跟保育站在天秤兩端,要不要控管島上人流,兩派持續拉扯,不過從業者到政府,乃至於遊客,都得要落實環保永續理念,小琉球不塑島的願景,才可能真正實現。

    更多 TVBS 報導
    保育觀光怎平衡?在地業者:需加深遊客環保觀念
    保育、觀光怎平衡? 人類遊憩衝擊燕鷗、海龜
    數量剩0.025%! 人類吃太快「澎湖海膽」快滅族
    海洋生態大調查!小琉球海域魚群數量減少

    最新文章

    深度探討乩童文化:東亞靈媒現象...

    於現代乩童與正神或真神分靈、化身,或是由這些神靈分靈下降修成正果的靈格附身的觀點,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中有...

    深度探討乩童文化:東亞靈媒現象...

    正神不附身,附身非正神”這一議題,在許多涉及靈媒、乩童或其他類似實踐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中是一個常見的討論點。這...

    探索台灣南部之美:高雄的自然風...

    台灣,這個小島國,充滿了令人驚嘆的風景和文化。南部的高雄市,作為台灣的第三大城市,不僅是現代化的都市,還擁有...

    深度探討乩童文化:東亞靈媒現象...

    於我而言真乩童,可能每一位都非正神。但是,可以是高靈、品德高的靈格等等...這觀點揭示了一種對乩童角色的更深...

    相關文章

    探索台灣南部之美:高雄的自然風光、文...

    台灣,這個小島國,充滿了令人驚嘆的風景和文化。南部的高雄市,作為台灣的第三大城市,不僅是現代化的都市,還擁有...

    臺灣之美:文化、特色、故事,探索多元...

    臺灣之美,匯聚千年文化與獨特風景。徜徉於故宮博物院,品味夜市美食;感受大理石溫泉的溫暖擁抱,探索悠久故事背後...

    韓、日旅遊床蝨災情慘!歐遊也危險!床...

    高居國人「最愛旅遊國」第3名的韓國驚爆「床蝨」災情,甚至還連帶引爆到國人最愛旅遊的日本淪陷!醫師提醒,雖然目前...

    明年兩岸首發團團費約漲2成 業者:雲...

    台北市 / 張庭瑜 張容輔 報導中國禁團令預計明年3月1日要解除,不少旅行社已經規劃相關行程,但有旅遊業者透露...

    千萬別點!Booking訂房後「跳1...

    生活中心/彭淇昀報導林氏璧指出,Booking過去曾發布聲明表示,近來網路犯罪者針對合作夥伴的攻擊有所增加,這...

    千萬別點!Booking.com跳訊...

    他分析,目前看來有狀況的是Booking最多,其他網站也有發生。TVBS九月底的報導,根據刑事局165統計,從...

    日本人不來台旅遊3原因曝 「去1次台...

    疫情解封後,不少台灣人安排出國旅遊,其中又以日本為首選,然而日本人來台灣觀光的人數卻減少很多,日本《產經新聞》...

    矢板明夫曝日本人「不來台灣旅遊」3原...

    日本觀光客過去很愛來台灣旅遊,但近年來台旅遊人數銳減,日本《產經新聞》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分析有3大原因,其中最...